经常都听到老人家讲照田鸡,照田鸡究竟咩意思?听闻在惊蛰日开始,田鸡就结束冬眠,晚上经常出来,特别中意在田里面觅食交配,不然点解叫“田”鸡?
中山文史提及到:旧阵时,当夜幕降临,晚上8点至12点之间时,那些青年力壮的农友手持煤油射灯(当时没有电筒),举着它不断朝着四周照射,借以捕捉目标。通常来说,蛙类害怕耀眼的直射强光,在黑暗的夜晚,它们一旦被强光刺眼,就会本能地伸出前肢遮挡眼睛,身体蹲伏在原地一动不动,此时农友们就能够轻松地将它们捉住。
尤其是在春天,那时气候多湿,小道和田埂都变得泥泞不堪且光滑难行,秧田和湴海的水也格外寒冷,再碰上濛濛细雨的夜晚,即便有射灯指引方向,人们在行走时也必须时刻小心以防滑倒。而且,想要仔细寻找并捕捉田鸡并非易事。然而,对于那些生长在这片土地上,从小就习惯了田野劳作活动的男男女女来说,情况就完全不同了。他们能够在夜间行走数小时,轻松捕获数十只蛤乸,等到凌晨时分回到家中,取几只刚捕获的田鸡,搭配姜葱一起烹饪,配上一煲白米饭,饭中再加入2两孖蒸,这样做出的美味既能暖身又能饱腹,让人享受口福。之后稍作休息躺到天亮,再带着田鸡前往街市售卖,换取盐、油、酒、酱等生活用品,这无疑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。蛙类主要依靠吞食小昆虫为生,因此一直被誉为 “益虫”。多年来,众多学者纷纷呼吁要保护蛙类,禁止捕杀它们。同时,政府相关部门也张贴告示、发布通令严禁捕杀蛙类。然而,这些禁令并未能阻止人们捕杀蛙类的行为,究其原因,主要是因为蛙肉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高,一直以来都被视为席上的珍贵佳肴。然后现在田鸡也变成野生动物了,取代的就是牛蛙了,除非是人工养殖的田鸡。再后者,石岐街总是有好多人中意帮人地改花名,用田鸡改,田鸡东好似就系当年的风云人物,据说是员峰人,曾经住过山凤街。现在照田鸡还有另外一种含义,以前有篇文章说到,在以前旧体育场附近,也就是现在中山二路那边,好多树林,然后当时好多情侣在树林里面拍拖,那些搞怪的群众就喜欢拿着电筒过去照他们,俗称“照田鸡”。【中山记历】中山曾经也有一条“新马路”,曾经是拍拖圣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