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.“实”与药用部位的关系
“实”本义为果实,枳实特指酸橙的未成熟幼果(5-6月采收),此时果肉紧实、药效峻烈。而接近成熟的果实(7月后采收)称“枳壳”,因外皮增厚、中空如壳,功效较缓和。二者同源但因采收期不同,药性有异,命名亦区分明确。《本草纲目》载:“枳乃木名,实乃其子,故曰枳实。”指出其名源于植物名与药用部位结合,并解释枳实、枳壳之别:“生则皮厚而实,熟则壳薄而虚。”
3. 古籍记载与药效特性
枳实最早载于《本经》,列为中品,称其“主大风在皮肤中,除寒热结,止痢,长肌肉”。其名可能因其“破气消积”之力迅猛,如《药品化义》言其“专泄胃实”,对应“实”字强调其攻逐实邪之效。
经典名方:
大承气汤
药物组成:大黄、枳实、厚朴、芒硝。
功能与主治:
1、阳明腑实证 大便不通,频转矢气,脘腹痞满,腹痛拒按,按之则硬,甚或潮热谵语,手足濈然汗出。舌苔黄燥起刺,或焦黑燥裂,脉沉实。
2、热结旁流证 下利清谷,色纯青,其气臭秽,脐腹疼痛,按之坚硬有块,口舌干燥,脉滑实。
3、里热实证之热厥、痉病或发狂等
审稿专家:
审稿专家1: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刘锐锋 主任药师
审稿专家2:广东省药学会 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赵伟国 主任药师
作者:中山市人民医院药学部 主管中药师 卢晓慧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